烏海,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興的新興工業城市,曾以煤炭工業而聞名?,F如今,發端于煤礦的書法文化卻如同星火燎原般席卷全城,“中國書法城”已成為烏海最具特色、叫得最響的城市名片。
可以說,近40 年的發展歷程,既是我市由“煤城”到“書法城”嬗變的進程,又是書法文化由覺醒、興起到繁榮的過程。書法,這張金質城市名片,讓這座城市擁有了尤為珍貴的氣質和底蘊,為它的轉型發展豐富了內涵、注入了活力。
書法文化:全民普及,融入城市血脈
“作為一座典型的工業城市,書法這一傳統藝術卻在這里如此普及,群眾對書法藝術如此熱愛,這著實令人震撼?!币晃粊砦沂袇⒄沟纳綎|書法家曾這樣評價。
我市常年習練書法的有上萬人,隨時可以拿出作品參加各級書法展的也有3000 多人。截至目前,市書法家協會已擁有會員2000 多人,其中自治區級書協會員125 人,國家級書協會員31人。
事實上,書法文化在我市的發展和普及并非偶然,這是我市把書法作為全民文化來抓,特別是大力推進“書法五進”的必然結果。
書法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軍(警)營,是書法城建設中的創新之舉,而“書法五進”工作模式又是國家、自治區唯一一個以書法文化活動為主題的公共文化示范項目。
“書法五進”工作模式2013 年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創建資格以來,為強力推進項目創建,我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了項目《創建規劃》《實施方案》《考核辦法》等,并且每月對各區各單位進行實地督查,年終對全市創建工作進行考核。
2014 年,“書法五進”創建工作提前完成。截至目前,我市建成書法活動示范基地47 個、書法活動室68個,年內開展各類展賽、培訓192 次,出版書法集(冊)11 次,受益群眾10余萬人。
“書法五進”的深入開展,推動了全民愛書法、習書法、研書法。在學校,課桌上孩童在躬身提筆;在社區,書法愛好者以切磋書藝為樂;在企業、機關,習字者隨處可尋;在軍營,官兵也運筆揮毫、練武修文……從稚氣未脫的孩童到耄耋之年的老者,他們年齡不同、職業不同,卻對書法有著同樣的熱愛和執著。
書法文化感染著這里的每一個人,也悄悄改變著這座城市的氣質。漫步在烏海的大街小巷,書法氣息撲面而來,黃河景觀帶書法長廊、青山翰墨園、蘭亭小學、蘭亭廣場、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令人嘖嘖稱贊;公共場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尋常百姓家都把張貼懸掛字畫作為一種時尚……在烏海,書法已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文化激情和休閑之舉,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脈之中。
書法產業:活力噴涌,助推城市轉型
伴隨著書法文化的繁榮發展,我市的書法產業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之迅速同樣令人驚嘆。
我市歷屆領導班子都十分重視文化產業發展,特別是近幾年,進一步加大了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先后開工建設青山翰墨園、甘德爾景區摩崖石刻、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等一批書法文化設施,并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拿出真金白銀扶持和幫助各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幾年來,我市先后舉辦了6 屆“黃河明珠·中國烏海書法藝術節”、3 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特別是近兩年又先后舉辦了“中國書法城·烏海城市形象展”、“翰墨長河·中國書法城烏海書法美術攝影展”和第三屆國際書法產業博覽會暨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開館儀式。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書法藝術殿堂,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的建成,必將推動烏海文化產業的又一輪發展。
書法文化活動的持續開展,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還延伸了文化產業鏈條,推動了文化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截至目前,我市文化產業法人單位達744 戶,上報自治區統計局規模以上入庫企業19 戶。2013 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近8 億元;2014 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8.5%。
如今,書法聯展、書畫聯誼、書法筆會等已成為烏海文化交流、商貿洽談的載體和平臺,吸引著更多的人了解烏海、認識烏海、走近烏海,來這里投資創業、安居樂業。
從最早的礦工書藝陶冶,到興起全民書法熱潮,從書友之間的私下交流,到各類展會、賽會、筆會接連舉行,從書法愛好者自己練字,到建成市書畫院、當代中國書法藝術館……經過幾十年的轉型發展,烏?!懊撼怯∠蟆币驯弧拔幕小彼〈?,“中國書法城·烏?!边@張城市名片正熠熠生輝、光芒盡顯。
烏海政府網 烏海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烏海市人民政府 主辦 烏海市大數據中心 維護
地址: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區市行政中心 郵編:016000
網站維護電話:0473-3998508 蒙公網安備:15030202000006
蒙ICP備05000809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3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