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古老殘遺瀕危植物及草原向荒漠過渡的植物帶和多樣的生態系統為主要對象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地跨烏海市和伊盟鄂托克旗。地理坐標為東經106°40'—107°44',北緯39°13'—40°11'總面積555849公頃。
保護區景觀復雜多樣,為野生植物創造了多樣的生存條件,區內既有荒漠草原的典型成份和特點,又有荒漠地區的一些代表類型。同時還形成了該區特有的一些類型。保護區內現已查明有野生植物335種,其中特有古老殘遺種及其它瀕危植物72種,占保護區全部植物的21.7%,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的有四合木、半日花、綿刺、沙冬青、革苞菊、蒙古扁桃、胡楊等七種,其中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植物種優先保護名錄的有:四合木、半日花、革苞菊、沙冬青、綿刺等五種;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珍稀瀕危植物的還有賀蘭山黃芪、阿拉善黃芪、長葉紅沙等13種,其中四合木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特有單種屬植物,保護價植如同植物中的“大熊貓”。以上植物大多為古地中海變遷的殘遺的珍稀孤種植物,被學術界稱為“活化石”。
該保護區境內主要的草原化荒漠植被類型是由特有群系構成的,群系中的建群種和優勢種大部分為古老殘遺種,珍稀植物成為本地區植被的主要建造者,這是這一地區特有的景觀類型。同時,西鄂爾多斯被譽為殘遺植物的避難所。
保護區地處亞非荒漠東部邊緣,荒漠與草原的連接處,各種生態因素極其活躍,而生態環境又極其脆弱,邊緣效應十分明顯,它為研究生物的起源、發展、演變及各種間的親緣關系等提供了難得的珍貴材料,在該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對我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研究都將有深遠的意義。
四合木是本保護區最有重要保護意義的物種,是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唯一的特有屬植物也是阿拉善荒漠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并且還是蒙古高原、亞洲中部的特征屬之一,是國家二級、內蒙一級保護植物,全世界只在烏海地區作為建群種和優勢種形成群落,是研究古生物、古地理及全球變化的極好素材,是植物中的大熊貓,現在受到國內外學術界高度重視。四合木為落葉小灌木,易燃、熱值高,群眾稱為“油柴”,由于其處在生態極端脆弱的荒漠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地帶,自然更新能力差,本身抗干擾能力非常低,而該區又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建材化工基地,對植被破壞嚴重,造成四合木面積不斷縮減。同時,四合木的分類地位很孤立,有關對四合木的研究早在保護區建立之前就已開展,但人們對它認識還不夠深入,而且它本身又是本地區植被的主要建群種,如研究和保護工作滯后,不但其近似種難以尋找,導致這一珍稀瀕危植物的絕滅,而且還會造成烏海地區生態環境的不可逆性破壞。在保護區的珍稀植物繁育區中還分布著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植物種優先保護名錄的植物,如四合木、半日花、綿刺、革苞菊、沙冬青等。在胡楊島上還有成片的天然胡楊林分布,成為荒漠景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海政府網 烏海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烏海市人民政府 主辦 烏海市大數據中心 維護
地址: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濱河區市行政中心 郵編:016000
網站維護電話:0473-3998508 蒙公網安備:15030202000006
蒙ICP備05000809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1503000001